别坐在金矿上捡垃圾:给管理者的10个建议
- 2021-06-11 14:31:05
- 刘润
- 来源:
- 公众号
- 转贴 3882
最近,有人给我分享了一张图。
看完之后,我还是挺感慨的。让我有了更多思考。
电视,是一种“消费品”。房子,是一种“资产”。
更多时候,我们应该从“资产”的眼光来看待世界。
很多东西,都可以是,也应该是“资产”。关于战略,关于管理,关于个人,都是这样。
这些思考,也是值得每个管理者好好了解的。
今天,我把这10条建议分享给你。希望对你有启发。
1. 资产,是一只下蛋的鹅
到底什么是“资产”?
在我看来,资产,是可以产生正向现金流的东西。这会让你不饿死,甚至获得更多源源不断的收益。
或者这么说,哪怕现在还没有收益,但是你知道,未来它有一天会有巨大的增值,就像李大爷的那套房子。
在财商的训练中,有两条最基本的原则和建议就是:
购入资产,而不是购入负债。
你花的每一笔钱,都应该是投资,而不仅仅是消费。
这样看来,很多人真的都非常可惜。
因为他们的决策,都是消费,而没有积累资产。
消费品,容易贬值。比如你买了一辆车,2年之后,这辆车大概率是变得不值钱的。
资产,容易保值增值。比如你买了一套房。2年之后,这套房子,有很大的概率会涨。
消费,相当于你买了一只鹅,然后把鹅做成了晚饭。
资产,相当于你买了一只鹅,然后让鹅每天下一个蛋 。
用“资产”的眼光和思路看问题,很多事情都会不一样。也许你对自己大吃一惊,一身冷汗,自己原来浪费了那么多积累资产的机会,浪费了那么多钱。
2. 永远别失信于人
信用和声誉,是一个人,一家企业,极大的资产。
信用到底有多重要?
至少有两点。
第一,降低交易成本。
你和别人做生意,总是要讨价还价。你说说看,这点好在哪里?那点为什么更有优势?你和A比怎么样?你和B的不同又是什么?
来来回回,麻烦得很。
但是假如你有很好的信用和声誉,大家都认识你,都信任你,事情会简单得多。
信任,是让别人相信的力量。相信你的能力,相信你的品格。
这减小的交易成本,有时就是你的核心竞争力,最关键的胜负手。
第二,融资能力。
疫情的时候,有一家餐饮公司遇到了困难,巨额亏损。甚至很多人说,可能要倒闭关门了。
我说,不会的。
为什么?
因为只要他开口,后面不知道有多少银行等着给他贷款,帮助他渡过难关。
大家相信,我借给你钱,你一定能活下来,你还能还得上,以后也会感激我曾经向你伸出了援手。
这是很可怕的一件事。
如果信用崩塌了,那么一切就都结束了。
3. 知识萃取
前两天看见罗胖说了一个词:知识萃取。
我觉得很好。
企业的独特资产,很大程度上就是“知识”。
这些知识,就是成事的心法和方法。
但是这些知识,分散的、无序的、不成体系的存放在每个员工的大脑和经验中。
如果能把这些知识萃取出来,能极大提高工作的效率,培训的效率。
在字节跳动,有这样一种说法,新加入的员工,可以在各个文档之间来回跳跃,通过阅读这些文档上的工作内容和方法,可以很快了解这家公司的文化和价值观,以及做事的方式。
某种程度上,这也是一种知识萃取。
在管理上,也有另外一种说法:战略流程化,流程工具化。
管理者们,这是一件非常值得做的事。
你的企业能有多少知识?你的企业能保存多少知识?你的企业能更新多少知识?
4. 用5年的时间,种一朵盛开的花
我曾经说过,对于很多企业来说,不论线上还是线下,都会经历三个阶段,都能享受三段红利:
流量红利→运营红利→品牌红利。
显然,第一阶段的流量红利几乎已经结束了。第二阶段,进入了白热化的竞争。
我给很多企业的建议是,一定要有自己的品牌。未来,当红利都被填补抹平的时候,当大家在管理上都抠得极细的时候,用户只会通过品牌选择你。
所以,今天不能再仅仅把优势建立在粗暴的性价比上,不能仅仅把红利转换为“销量”。
要把红利,沉淀为“品牌”。
销量,是一次性的。品牌,是可复购的。
销量,就是一种“消费”。品牌,才是一种“资产”。
品牌的建立,需要时间。是用5年的时间,种一朵盛开的花。
持续投入,耐心等待。
然后有一天,当流量红利消失,运营红利消失,各种各样的红利消失时,品牌的红利,将成为永不枯竭的流量和利润来源。
5. 你真的还不做私域流量吗?
很多人之前不做私域流量,是因为从公域购买流量更划算。而且建立私域流量池,需要一定的投入。
做一个公众号,搭建一个内容团队,太花钱了。能不能做起来,做起来怎么用,都不知道。不如直接去买用户。
做一个自己的App或者小程序,找人来搭建网站和体系,那更贵了。上百万投入,如果听不着响,怎么办。
每年我都要固定投入这么多钱,养团队,维护系统,成本太高了。
算下来,获得一个用户,可能要上千元,甚至更贵。很不划算。
于是,去投广告,去买流量。
但是,到了现在,公域的红利期结束了。流量的价格,贵得离谱。
这时,之前默默耕耘私域的企业,迎来了自己的收获期。
这像不像前面说的,资产,也许在一段时间内还看不到价值,但总有一天,会增值,会产生正向的现金流。
白鸦分享过一个观点,要从产权的角度,去看自己的用户。
把用户,当作自己的资产。
我们经常说,求之于势,不责于人。势,现在就是如此。
所以,你真的还不做私域流量吗?
6. 员工是人,不是机器
我有时不太喜欢这样的说法: 员工,就是劳动力。
员工是人,不是机器。
把员工当作“劳动力”的,最后都会把他们变成一颗亮晶晶的螺丝钉,变成穿着白衬衫的奴隶。
但这不是我们要的。
宁高宁说过一句话:把员工当作资产。
在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上,员工被写在负债栏里,应付工资,应付奖金。
在公司的利润表上,员工被写进费用栏里,工资,福利。
宁高宁说,要把员工看作资产,而不是负债。
要看作利润,而不是费用。多么好的观点。
看一个公司,是不是真的把员工当作资产,其实有一个很朴素的方法,就是看是不是对员工好。
维珍的创始人理查德·布兰森说过这样的话: 栽培员工,让他们强大到足以离开。
该培养的就培养,不要藏着掖着。该训练的就训练,不要想着教会徒弟,饿死师傅。
但是,如果员工真的走了呢?
布兰森的话,还有下半句: 对他们好,好到让他们想要留下来。
该给的钱就要给。该给的奖金就要给。该给的股份就要给。
将心比心。
你是不是把员工当作资产,是不是对他们好,员工一秒钟就会有自己的感受。
7. 别坐在金矿上捡垃圾
数据,非常非常重要的资产。
用户留下的数据,是他们的真实想法和行为,仔细分析数据,能发现真实的用户。
比如,有人想在淘宝上做生意。一开始总是不得要领。后来,他研究了淘宝用户的用户行为数据,发现有一项,极有价值:淘宝上,用户购买最多的商品,集中在100-200元之间。
仔细想想,很有道理。
因为在网上买东西,多少还是不放心。买1000,2000元的东西,还是觉得有风险。而100,200元的东西,还行。刚刚好是心理账户能承担的范围。
所以,后来他改变了策略,在淘宝卖200元以内的高端产品。生意就好起来了。
这是一个很简单很常见的例子。用户不会告诉你自己心理账户上限的秘密。因为他自己可能都不知道。但是用户就是这么做了,用自己的钱,用自己的行为投票。
想一想,在我们的公司里面,有多少用户的数据。太多了。但是,我们认真研究分析过多少数据啊。太少了。数据资产,就是数据黄金。别坐在金矿上捡垃圾。
8. 你的时间,是消费,还是投资?
我认为这是值得每个人认真思考的问题。
如何利用时间,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。
我们工作的时候,某种程度上看,就是在卖自己的时间。
但是,要做到卖同一份时间,赚两份收入。一份收入,是工资,是钱。另一份收入,是成长。
总是应该想,怎么把工作做得更好。
怎样积累自己的价值。
怎样成长更快一些。这样,时间会变成投资。
如果只是简单用时间换取报酬,这个过程本身,不会让你的时间越来越值钱。
这样,时间只是一种消费。
所以,也千万不要去做那种为了不饿死去多挣点钱,却对成长没有一点点帮助的事。
这是你上班的时间。 但是下班呢?
有的人,下班后的2个小时,唱歌,看剧,打游戏。这个过程,甚至没有让自己更放松,反而更焦虑。
这是对时间的消费。
有的人,下班后之后看书,学习,即使在通勤的路上,也会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提升自己。
这是对时间的投资。
总有一天,这些付出就会变成一种资产。
你对待时间的样子,就是你未来的样子。
9. 在壮年的时候生孩 子
当你不停积累资产之后,你会发现,心里有底了。
有底了,企业转型更容易,拓展业务也更容易。
很多企业,都是在自己快没命的时候才转型。那个时候的转型,太难了,也太血淋淋了。
稍微动一动,所有人都扛不住。
别在第一曲线要枯竭了,才想着拉第二曲线。
在业务健康成熟的时候,就要未雨绸缪,为未来打算。
在壮年的时候生孩子,给孩子最好的资源,用自己的年富力强陪伴孩子成长,成功率更高。
资产,就是一种冗余,也是犯错的资本。
10. 资产思维,就是一种长期主义
当我们用资产的思维去看待我们的战略、管理、个人,就会发现,这也是我们常说的长期主义。
资产,真不一定会在当下产生价值。但是在远期,却会给我们意想不到的丰厚回报。
我们的眼光,应该能穿越当下这个漫长的周期。
我们的思维,应该能领先下个季度的财务报表。
用三块肉的方法,看待我们的决策: 嘴里吃一块,筷子夹一块,盯着碗里一块。
保证今天的存活,等待明天的发展,庆祝后天的成功。
共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