总是说错话,你可能缺少这项能力
- 2021-08-30 10:10:00
- 刘润
- 来源:
- 公众号
- 转贴 3611
你有没有这种经历?
你明明说了很多遍,员工还是一头雾水。
你觉得自己没说错,对方却莫名其妙生气了。
这些不愉快的体验,可能是你缺乏一种叫同理心的能力。
同理心,就是你能站在别人的角度看待问题。
这是一种可以通过训练获得的,发乎于脑的能力。
有一个故事,你可能听过。
大街上,一位衣衫褴褛的老人正在乞讨。
在他身边有一块牌子,上面写着“我什么也看不见”。
诗人经过,问老人有什么收获,老人说:“我,什么也没有得到”。
诗人于心不忍,悄悄拿起笔在牌子上加了几个字, “春天到了,可是我什么也看不到”。
晚上,诗人又经过此地,询问情况。
老人说:“是啊,先生,不知道为什么下午给我钱的人多了很多。”
为什么前后相差这么大?
因为“同理心”。
诗人站在老人的角度,看到了老人的需求。
又从路人的角度,把老人的需求翻译给了路人。
开始的“我什么都看不见”,是老人以自己视角描述看不见的事实。
修改后的“春天到了,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”。
站在路人的视角,看到本该万紫千红的春天,有一位双目失明的老人。
因为看到了老人的需求,路人愿意施以援手。
所以,什么是同理心?
就是你能站在对方的角度,去想他需要什么,而不是我可以给什么。
比如,很多父母倾其所能给孩子 他们认为 最好的,而孩子并不“领情”。
因为父母想的是,我能给你什么,而不是你想要什么。
有句话特别好,“爱的表达方式比爱本身更重要”。
给对方他需要的,远比给对方你认为对的、好的更重要。
前提是,你要有同理心。
— 2 —
几个场景:
早上9点,你走进办公室。
没多久,有员工来向你汇报工作。
看完方案,你很生气。
你实在无法理解员工的做法,你想,换做是你,肯定不会犯这种错误。
下午3点,你有一个电话会议。
项目负责人说:关于这个项目,我觉得还需要一个月的时间……
还没等对方说完,你就接过话:这个项目我知道,一个月足够了,下个月必须结束。至于怎么做到,你自己看着办……
对方觉得,你根本不理解他,甚至都没打算理解他。
晚上6点,你接到妻子的电话,她跟你抱怨在公司的遭遇。
于是,你开始给她讲道理。
你滔滔不绝,但你妻子完全听不进去。
回顾这一天发生的事情,你觉得简直糟糕极了。
那么,有没有一种能力,让你避免这些糟糕的情况呢。
时间回到早上9点。
员工跟你汇报工作,你说,“你这样做也有道理,我们一起来研究下,是不是可以做得更好一些。”
员工愉快地接受了你的建议,很快拿出了新方案。
下午3点,电话会议,你耐心听完项目负责人汇报。
你发现,站在他的角度,他的顾虑也有道理。
最后,你们经过沟通,找到了更合适的解决方案。
晚上6点,面对妻子的抱怨,你耐心听她说完。
然后说,我理解你的情绪,如果是我,也会生气。
因为你知道,当一个人处于负面情绪时,并不想听什么大道理,也不需要具体建议。
需要的只是倾听,是对她情绪的认同。
而这,需要你有强大的同理心。
你看,“从糟糕极了”到“事事顺利”。同样的事情,因为不同的表达,就有了不同的结果。
是让人如沐春风,还是退避三舍,就看你有没有同理心,能不能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。
— 3 —
同理心,还是千般能力的共同心法。
很多能力,都需要有强大的同理心。
比如销售能力。
试想一下,如果你是一名销售,你会怎么推销产品 。
你会滔滔不绝地向人们展示产品,介绍产品有多好吗?
如果是这样,大概率不会成交。
用户购买产品,并不是产品本身有多厉害,而是这款产品能不能解决他的需求。
所以,你需要站在他的角度,思考他的需求是什么。
他遇到了什么样的困境?
他出现了什么样的需求?
他为什么要买你的产品?
你的产品能为他带来什么?
当你发现了用户需求,又帮助他解决了问题,才能触发购买行为。
比如沟通能力。
最近“向下兼容”这个词很火。
是说如果你遇到了一个人,跟他聊天让你感觉如沐春风。
很有可能是他的学识、涵养都在你之上,他在“向下兼容”。
你有没有发现,“向下兼容”的背后其实是很强的同理心。
因为他在跟你讲话的时候,不是只顾着怎么说,是将重心放在帮助你去听。
他站在你的角度,顺着你“听”的逻辑来“讲”。
所以你会感觉遇到了知己。
还有各种职业化能力,比如:
你上车坐什么位置;
进电梯会不会大声喧哗;
走路的时候会不会靠右;
是不是守时;
是不是尊重别人的观点。
这些也取决于你有没有站在别人的角度换位思考。
也就是,你有没有同理心这种能力。
— 4 —
既然同理心是一种能力,那怎么来训练这种能力呢。
有几个方法。
第一个方法:指路。
你约新朋友来家里玩,但是找不到路了,怎么办?
他打电话求助你:我应该怎么开啊?
这时候你会怎么说?
如果你说?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