佘若兰
|
本篇文章来源公众号:阑夕工作室 作者:阑夕
18世纪末,美国还通过人工进行人口普查,历时7年才得出结果。
按当时的美国人口数量增长速度,下一次人口普查数据如果继续使用人工,十年内也无法处理这些庞大的数据。
纵观其后的全球商业发展史上,那些飞跃性的突破都万变不离其宗,源自于生产工具的创新,并带动生产效率的显著提高。
赫尔曼后来创建了制表机器公司(简称TMC,Tabulating Machine Company)。由于规模有限,他并没有通过TMC赚到钱。老了以后,赫尔曼把公司转手给了华尔街金融家弗林特。
弗林特擅长收购和整合。他很快意识到这项技术可以有效地缩短人工时间,但需要更规模有力的资本推广才可以,于是他收购了TMC在内的多家制表公司,联合建立了IBM,这才完全引爆了人类历史上最初信息数据化革命。
自移动互联网发展后,全球已经基本完成了线上数据化进程。办公在线化,无疑是未来提高效率的最有效方式,它让人能够不受到时间、空间的界限,更超维度的提升效率。
但直到2020年疫情爆发,在线办公才真正被推向全球。
究其原因就在于,大部分的企业只看到了在线,却没有把握引爆工业革命的必然条件,提高效率。
未来的商业发展中,在线必须带动有效协同和互动,否则只是换了一个工作场所,没有其他意义。 唯有有效协同,才能打破“艾伦曲线”
大部分企业在推行远程办公时,只强调了远程,即在线,而忽略了员工和企业、以及员工之间有效互动和协同。即便是远程办公的最早推动者IBM也忽视了这一点。
IBM在1979年就曾提出了远程办公方案,并一度推行到雅虎、百思买等企业。到2009 年,有 40% 的 IBM 员工采用了远程工作形式,这项计划一度为 IBM 节省了 5800 万平方英尺的办公空间和20 亿美元。
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托马斯·艾伦曾做过一个实验,发现两张办公桌距离超过30米,他们定期交流的可能性接近于零,被称为“艾伦曲线”。而最早推行远程办公的IBM,就拜倒在这条曲线上。
一位前IBM员工曾告诉我,在他离职前一段时间,IBM在大力推敏捷开发,要求团队在一起工作。在IBM看来,远程办公并没有真正帮助他们提高互动和有效协同。终于到了2017年,连续20个季度的业绩下滑让IBM叫停了远程办公。
所谓的敏捷办公,即企业往往更关注“协同效率”,只有同步提升协同效率,才能让公司变得“更为敏捷”,创造更大价值,最终推动整个商业社会向前发展。 因此, 在线、互动和协同三者缺一不可。 甚至可以说,互动和协同才是关系到远程办公能否真正推行的关键因素,也是企业未来在智能化改革中不可或缺的润滑油。 新工具革命:在线、互动、协同必须实现三位一体
如果推行了近20年远程办公的IBM都无法持续执行,是不是说明这个趋势不存在?答案是否定的。疫情成为了引发新一轮工具革命的催化剂。
当人们不得不选择改变长久的工作模式时,才会切身思考如何保证在线的同时,也能提高互动和协同效率,才能让企业的效率最大化。
简单来说,在线、互动和协同三者是递进关系。在线是基本需求,一个良好的在线办公软件至少要满足网络稳定性、低门槛登入和会议室在线人数容量等。
互动则是进一步的中级需求。对于一起在线办公的员工,软件应该促进和提高人与人的连接,例如保证视频和音频之间的流畅沟通。 最后则是协同,通过协同工具辅助,例如共享屏幕、在线文档和会议管理工具等等,不仅可以把会议结果沉淀以便于未来的持续沟通和项目管理,也保障了每次会议的高效产出。 有效协同是推送商业社会发展的第一推手
而快,也是商业社会对于高效的永恒需求,这才诞生了后来的人工智能和企业智能化的讨论和研究。
但实际上,所有智能化的先决条件,依然是在确保有效的协同的基础上。唯有这样彻底摆脱传统的工作形式,淘汰过去的生产环境和工具,最终达到所谓的智能企业、乃至智慧城市。
某种层面来说,疫情成为了推动商业历史的一把推手,这只黑天鹅煽动翅膀所搅乱的一场波澜,不单纯意味着负面的灾难,而是一场变革。 对于在线办公、在线协同来说,这无异是一次历史的机遇,给予了整个行业弯道超车的机会,也让那些暴露了一些体验不足的产品成为了“退潮后裸泳的人”。 |
2021-03-15 13:21:37
佘若兰 最后编辑, 2021-03-15 13:54:4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