包政:一个普通员工的不普通问题
- 2021-08-09 11:30:00
- 包子堂
- 来源:
- 公众号
- 转贴 3411
前言
任何学习都应该有最终的落脚点和目的性。这叫学以致用。否则就会失去学习的方向和动力。
本书最重要的特点,就是理论联系实际。不是概念来、概念去。而是向读者展现“理论联系实际”的魅力。中间的很多事情都是我本人亲身经历,有切身的感受。
本人想告诉大家的是,理论是可以联系实际的。而且,企业的实践必须在理论的框架下进行。企业的经理人员必须加强理论学习,共同构建有关企业的事业理论和概念体系。
反思不是目的,目的是要改进管理学的教育,这关系到产业社会的正常运行。因为,管理已经成为每一个职业人尤其是经理人员的基本素养,成为每一个企业不可或缺的职能。
有人说,管理是门手艺,管理者就是一个手艺人。如果这种说法成立的话,那学习管理这样的本领,成为行家里手,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。至少应该像格罗夫那样,花一辈子的时间,才能炉火纯青,融会贯通。格罗夫是幸运的,别的经理还没有这个机会。
按照德鲁克的说法,一个人要想脑袋发光,产生见解,至少需要十几年的经验。除非是天才,或者是风口上的猪,撞上大运了。
很多学校标榜说,要培养商界领袖。我觉得这话说错了。如果是为了招揽生意,可以。真认为这样,那就不可以了。
商界领袖不是培养出来,是打出来的,是百战余生之人。靠的是用命换来的实战经验。
有老兵说过,百步之外,任何生命气息他都能感知到。否则他根本不可能活着回来。
大学老师最缺的是实战经验。
商界领袖是从火和血的考验中历练出来的。
吃遍苦头,没有倒下,最终脱颖而出,成为万众瞩目的商界领袖。
大学老师没有这种切肤之痛,也没有这种破产跳楼,或被人告上法庭的痛苦经历,不可能在这方面为人师表。 像我等这样的谦谦君子,想都不要想成为商界领袖。老老实实,给那些老板们讲清楚理论就可以了,包括推荐一下好的理论。
千万不要说,这只是常识,常识是不需要教授的,教授也不应该是讲常识的。
实战中的企业和企业经理人员,他们遇到的都是天大的难题和麻烦,尽管听上去非常简单,往往没有办法解开。
盘根错节,相互纠缠。表面上毫不相干,实际上却如影随形。
单独拿出一个因素来看,都是简单的,几乎无足轻重,不值一提,简单到了不需要解释。
可是放在一起呢?背后的因果关系,复杂多变,无可穷尽。
从技术经济,到社会心理,剪不断,理还乱。 任一现实问题,你都不敢往下追问,追问三个层面,就没有人回答的了。 别说拿出系统解决方案,背后不出冷汗,就算心理素质很强了。
有一个公司的普通员工,憋了很久,问我一个问题。
说他有一个很肤浅的问题,但已经困惑很久了,请我指点迷津。
我原本想, 一个普通员工的问题能有多难?
错了,真的很难。
现在我知道了,企业中没有容易的事情,也没有容易解答的问题,哪怕他只是一普通员工。
只要放在时间的维度中,动态的去看,没有简单的事情。 静态地看,是常识。单独的去处理,是常识。
动态且综合的看,需要抽象的理论体系加以指导。
否则,问题会被累积起来,需要解决的问题会越来越错综复杂,手段会越来越少,乃至于枯竭。
这就是我常说的,我的课很难使你的公司长寿,但可以使你的公司避免死于无知。
那个小伙子的问题很简单,企业希望他们提高客户服务的个性化程度,同时,又降低了他们的销售服务费用,问他该怎么办?
我的回答是,想办法。
随后我问了他三个问题,知道德鲁克吗?
回答说,不知道。
知道创新吗?
回答说,不知道。
知道业务人员也是管理者吗?
回答说,不知道。
看来这些都不是常识,都是常人不知道的事。
企业经营,跟居家过日子是一样的,都是有数的进账,无数的花费。
业务员需要通过创新,来平衡资源与目的之间的关系。
这也是一个业务员的存在价值与理由,通过价值贡献来获取报酬。
接下来,那位小伙子对我的评价是,你的话,跟我们老板说的差不多。
请问,什么是价值贡献?什么是创新?这问题太烧脑了。
我当然不能批评他的素养太差,我只能给他讲个故事。
话说,别的公司有一个业务员,了解到有些客户,即主任医生,希望认识一些大腕。
于是安排了一次活动,让那些主任医生陪大腕钓鱼。
这就提高了主任医生的个性化服务。
没费用怎么办?让那些主任医生出,事情就解决了。
这位小伙子似乎开窍了,说这边的客户不喜欢钓鱼,但喜欢段子。 我经常转贴些段子给他们,你说可以吗?
我一时语塞。
转帖段子,也算是提高客户的个性化服务吗?
这是企业当局的事情,我不懂!我只知道理论,我想解释的只是理论中的一些概念。并不想提供咨询服务,并不想告诉小伙子,你该怎么做。
难怪德鲁克会很认真的回答问题,回答每一个来自企业学员的理论问题与理论概念。而且,他很自信的说,我的理论是不是正确,实践中的经理人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,他们正践行着这个理论。
德鲁克没敢创办一家公司,坚守本行,不断从实践经验中总结理论,反哺给经理阶层。即使创办了一家咨询公司,也没听说过挣了很多钱,或成为上市公司圈了很多钱。用他自己的话说,靠写书谋生。
我猜,他创办咨询公司,是为了理论联系实际,而不是指导一个企业该做什么事情。他追求的只是理论的统一性和实践性。 大学只需要提供或解读好的理论,具有整体统一性的好的理论。
尤其是若干套观点相左的理论,去刺激学员在各自的实践中深入思考,完成和完善自己的事业理论。
这里用得上歌德一句话,理论是灰色的,生命之树常青。
德鲁克绝不会越俎代庖,用自己的理论及其实践,去代替无数企业的实践,去代替郁郁葱葱的自然景象。
不妨试想一下,如果大学不能提供一系列好的理论,后果将会怎样?简单模仿,照搬照抄,同质化竞争,就不可能用“中国创造”来代替“中国制造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