数字化转型如何才能不贩卖焦虑?
- 2021-08-12 09:00:00
- 谈数据
- 来源:
- 公众号
- 转贴 3077
如何看懂“十四五”规划纲要中关于数字化转型的内容?数字化转型如何才能不贩卖焦虑?数字化人才应该如何培养?在不久前极客邦科技发起主办的以“跨越边界的生长”为主题的 DTDS 全球数字人才发展峰会上,《银行数字化转型》作者、IBM 副合伙人付晓岩就以上问题发表主题演讲,本文整理自他的分享。
《银行数字化转型》作者、IBM 副合伙人付晓岩
— 01 —
看懂“十四五”规划纲要中的数字化转型
数字化转型到底是什么?之前有读者让我推荐企业数字化转型方面比 较好的文章或者书, 我推荐频率最高的就是 “十四五”规划纲要,那个规划纲要有 5 万多字,如果对数字化转型有兴趣,我建议先读这个再看别的书。当然 5 万多字的文章大家读起来肯定费劲,所以我们要尝试着找一个脉络、也就是思维模式,有了思维模式才更容易理解“十四五”规划纲要在说什么。
这个思维模式是什么呢?我认为“十四五”规划纲要你可以按照这个顺序往下读:战略转型、架构转型、技术转型和业务转型。
1、战略转型:
咱们搞新发展理念,搞高质量发展,过去的粗放式不行了,环境破坏差不多了,拿资源、环境换钱的时代已经结束了,现在要开始讲质量。要讲质量的话,就意味着原来的经济增长方式不行,就需要换个架构——以国内大循环为主,国内国际双循环互相促进的新发展格局。
2、架构转型:
为了实现这个格局,就需要一些指导观念。指导观念里面有一条很有意思,就是系统观念、全局观念,全国一盘棋。数字化转型不是哪个省想干什么就干什么,不是我提了一个概念自己喊口号往前冲,而是要服从一个格局,服从一个统一的布局。
3、技术转型:
要想实现这个架构怎么办?跟以往不一样的就是大规模的发展技术,大力的发展技术,这跟现在的国际环境也有关系。只有技术达到一定程度,经济增长方式才能变,不然就还是过去那套拼命消耗资源的方式。我们现在讲的是经济的生产,减少资源的浪费。
4、业务转型:
只有技术水平具备,业务转型才能实现。在发展过程中大家要重视“双碳”:碳达峰和碳中和。如果按照国外的做法,银行以后放贷款还得看看这个企业的碳排放量,碳排放量太高属于高碳行业,给你的贷款就可能受限制,这对以后的经济运转方式都有很大影响。
— 02 —
数字化转型不是要贩卖焦虑
企业数字化转型除了“十四五”规划纲要之外,还有一个影响很大的政策——东数西算,规范大数据中心应该怎么建,全国的数据中心要怎么建, 这都是在落实“十四五”规划纲要远景目标的具体措施。
这个计划里也提到了很多关于人才培养的问题,新的增长方式当然需要新的人才。所以认识企业数字化转型,我个人觉得,第一,这不是厂商炒作,没有哪个厂商有那么大的能量来炒作到“十四五”规划纲要上去,这是国家的事。面对这个趋势企业要做的是不要焦虑, 国家政策不是在引导你竞争,而是在引导你如何形成一个全社会的合力。另外,现在如果想研究数字化,不要一上来就盯着自己家企业,要先看看外边的环境会变化成什么样。
不过这里也提醒大家,疫情这段时间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些制造企业,尤其是核心制造企业,把它的物联网设备和监控设备布到了上游企业。虽然说是为了更好的在疫情期间,在不接触的情况下把生产的工艺落实好,但实际上两个企业通过这种方式结合的就越来越紧密。这种做法一旦成为趋势之后,不能结合到这个链里边的企业,的确有边缘化的可能。
大家可以看一下“十四五”规划纲要的第五篇——数字化,大概 3200 字。第一段其实就把数字化这个事说得很清楚了,第一段里边的第二句就是激活数据要素潜能。为了激活数据要素潜能,国家倡导的就是新基建,新基建像采矿一样,把数据从采集到计算、存储连起来,所以未来的数据中心一定是个大市场。
但是数据资源采集、计算、存储完之后,作为生产要素最重要的是交换。所以数据交易师、数据估价师这类新的职业可能会出现。企业之间最重要的是数据的交易,我能不能买别人的数?而且国家的政策里也是这么定的,行业数据,打破政府部门间的壁垒,打破政企间的壁垒。
我们解读“十四五”规划纲要的路径,通过这个路径你能发现企业把数字化转型作为一个战略,要实实在在先搞好务虚。在我看来, 因为今年是数字化转型启蒙年,大家花一年时间搞务虚也不过分。毕竟这件事情在整个企业里面的认知是不统一的,如果认知不统一,企业往哪个方向走,自己是不明确的。
有了战略转型才有架构转型,架构转型就是把业务和技术连起来。为什么能连呢?其实企业架构本来就是干这件事的,就是从业务推导到技术。从架构转型再往我们说的技术转型和业务转型走,技术转型实际上是说每个企业都会逐渐增强自己的研发能力。最后是业务转型,展现给客户的就是用户体验的提升。整个这套逻辑,在数字化转型里边讲的比较多。大家可以看一下自己企业的战略,跟整个社会的方向到底有多大差异,如果偏差很大的话,就要反思一下你走的路到底对不对。
— 03 —
打造企业的数字神经
我为什么认为 数字化是信息化的第二曲线?一个时代的切换,这两个曲线之间是有一定的继承和突破关系的。继承,刚才我展示的技术,你的信息化技术有很多其实一直延伸到数字化阶段。尤其像我们说把系统变得自动化这一条,这个一直会往后走。但是有什么变化呢?突破点在哪儿?就是横轴和纵轴,体验和效率的突破,这也是我的观点:数字化会以智能体验类技术和虚拟空间技术作为主要技术特征。
效率突破其实就跟虚拟空间有很大关系了,大家可以不去现场了,好多时候灵活工作就取决于这一点。
当我们真正要从今天的信息化往将来的数字化走,需要做什么呢?需要打造你企业的数字神经。我们的企业 不一定非要做企业架构,但是必须要把流程梳理清楚、数据梳理清楚,把他们连接到一起转化成 IT 工具来支持我们企业的变革,也就是说思维方式很重要,哪怕你不做企业架构项目,也要知道怎么完整的看待你的企业。
如果大家真正想要理解数字化,建议多找一些自己企业的问题,经常正反着去问自己一些问题,深度的去想一想以下这些事情。
现在是务虚还是务实?可以先务虚,概念先统一。长期还是短期看待数字化?肯定是长期。趋势还是价值?这是为什么第一第二曲线的分配,第二曲线上投的钱不会给你产生直接收益。如果按照成本收益的方式算,那第二曲线就不用投了,在真正切换上去之前,你很难看见直接收益。看整体还是看局部?至少关键领域要看整体。信念还是投机?建设数字中国不是给你投机的机会。要答案还是做探索?还是要自己做探索。逻辑和实操哪个更重要?这时候先研究研究方法论,然后在你实操的时候方法论和实践之间互补,形成你自己的套路。质量跟速度谁重要?这个文件里早就说过了,咱们是高质量发展。
— 04 —
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?
理解上面这些之后,咱们看看要找什么样的人去做数字化。首先培养领导,领导如果有基于架构的业务和技术结合的思维,有融合的思维,那他就能推动企业更好的去执行底层的融合。企业真正想在数字化上往前走,除了供给侧革命还有一个问题要处理,需求侧管理。
领导虽然是企业里面的首席架构师,但真正做架构设计不能都让领导上,所以还要有一些关键骨干。顺着企业的思路来讲,业务架构怎么设计,应用架构怎么设计,技术架构怎么设计,以及有哪些想要发展成为我们自己企业特色的关键技术?
除了领导和关键骨干之外,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不会放过任何一个人,包括业务人员也一样。 业务人员最终要做的就是思维的结构化转型。我们并不一定需要业务人员去认真学习某项技术,他真正应该学的是用这种标准的流程分析和数据分析视角,去看业务。从刚才的介绍中大家也能看到,不管哪个行业,将来都是软件和数据包围一切,企业都得驾驭软件和数据。软件和数据之间有什么共同点?两者都是结构化的。所以将来的数字化企业,要说人人都是产品经理,那也应该是人人都是结构化的产品经理。
上边提到的这些人才怎么培养呢?其实有两大培养途径,我们受教育也是这么两个途径—— 要么在职教育,要么在校教育。在职教育就像极客时间,大家未来都要学习一些数字化课程,今年我认为大家可以多一点通识类课程,想搞好认知再去搞实践。而且企业真正想做好在职培训,也要把自己的人才贡献出来一点,做一点跨企业的培训,这也是一种生态建设,否则的话很多优秀的实践憋在大厂里根本没人知道。
培训另外一个来源就是学校,中国现在的最大红利是 400 多万技术人员,而且按照现在毕业生的数量来讲,我们一年还至少可以增长 100 多万的技术或者技术相关人才。所以用不了多久,我们就有 1000 多万的技术人才,所以关注在校教育 还是很重要的。要把企业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及时输送给学校,推动学校侧的变化,学校是人才培养最大的批量生产者。
作者/付晓岩 来源/InfoQ